“十三五”期間,我國鑄造行業要重點提升高端鑄件制造能力
發布者: 南通煒創機械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時間:2019-07-26
核心提示:日前,走訪了中國鑄造協會,常務副會長張立波指出:鑄造是裝備制造業的基礎行業,但是,目前在很多領域鑄造零部件成為主機行業和高端技術裝備發展的瓶頸。當前鑄造行業整體發展尚未適應工業轉型升級的需要,特別在節能減排和污染治理等方面重視程度和投入不足,亟需加快推進節能減排先進技術和裝備在鑄造行業中的應用。同時,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也為鑄造行業發展提出了新的需求,國家“一帶一路”的戰略實施,將為我國鑄造產業與一
2015年是我國工業經濟深化改革的攻堅之年,是鑄造行業全面完成“十二五”發展規劃目標的收官之年,也是鑄造行業“十三五”健康起步關鍵之年,對今后幾年行業運行影響至關重要。當前,中國鑄造協會正在組織各方面力量編制《鑄造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建議》,目前規劃初稿已形成,正在進行內部討論和意見征集。
“十二五”期間,我國鑄造行業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
鑄件產量繼續保持穩步增長,至2014年我國鑄件總產量達4620萬噸,已連續15年居世界首位;企業平均規模逐步增大,從2010年的1320噸/年增長至2014年的1540噸/家;鑄造行業產業集中度也正在提高,占行業內企業數量20%左右的規模鑄造企業,其鑄件產量占總產量的70%以上;鑄件材質結構進一步優化,適應下游主機市場的需求,特別是汽車工業的高速發展,我國鑄件的材質結構進一步優化,其中球墨鑄鐵、鋁合金鑄件占比逐步增長;鑄造企業工藝技術、裝備水平有了較大提升,鑄件產品質量方面穩步提高,特別是在汽車、內燃機、機床、發電設備及電力、軌道交通工業等領域,形成了一批質量水平高的規;、專業化鑄造企業;關鍵鑄件自主制造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一些鑄件的尺寸精度、表面質量以及內在品質等指標達到了國際一流水平,鑄件出口檔次也大幅提高。
做好《鑄造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建議》
要確保規劃的編制為鑄造行業未來五年和中長期發展提供出科學指導意見,需要深刻認識新常態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征,準確研判和牢牢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下鑄造行業面臨新形勢、新問題、新挑戰和機遇,“十三五規劃”剖析了中國鑄造業與世界鑄造強國的差距,準確把握未來鑄造業發展趨勢!笆濉逼陂g,受到國內下游行業的鑄件市場需求增幅放緩以及國際鑄造貿易市場發展的影響,預計我國鑄件產量將進入中低速增長階段;鑄造行業面臨勞動力成本升高和人才短缺兩面夾擊的挑戰,相關環境、能源、職業健康安全法律法規標準將進一步加嚴。同時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也為鑄造行業發展提出了新的需求,國家“一帶一路”的戰略實施,將為我國鑄造產業與一帶一路周邊國家創造更多的國際產能合作機會!笆濉逼陂g,重點要提升我國高端鑄件制造能力,提升關鍵鑄件質量性能和質量穩定性;重點支持“百強和分行業排頭兵企業”、“千家重點骨干企業”做大做強,形成標桿示范企業以引領全行業的發展。同時要適應工業轉型升級發展需要,加快推進鑄造行業從注重規模和速度的粗放式增長方式向質量、效益型的集約增長方式轉變。在工業化和信息化兩化融合的大背景下,要加速推進信息化技術與傳統鑄造行業的深度融合,要讓兩化融合和創新驅動成為鑄造業發展的新引擎。從行業人才保障機制上,要加快建立適應鑄造行業發展需求的不同層次人才培養機制。要按照《國務院關于印發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全面開展鑄造行業團體標準制定工作,提升企業在鑄造團體標準制定工作的參與度,讓標準促進企業技術創新和技術進步,提升鑄造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力。
推進鑄造行業“兩化融合”深度實施 打破高端技術裝備發展瓶頸
鑄造是裝備制造業的基礎產業,目前在很多領域成為主機行業和高端技術裝備發展的瓶頸所在!吨袊圃2025》提出要加強“四基”(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和產業技術基礎)創新能力建設,要強化前瞻性基礎研究,著力解決影響核心基礎零部件產品性能和穩定性的關鍵共性技術。作為基礎工藝的鑄造行業更應該按照《中國制造2025》提出的“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人才為本”的基本方針,堅持問題導向、產需結合、協同創新、重點突破的原則,在鑄造行業實施質量品牌和創新驅動戰略,提高鑄件質量、質量穩定性和同一性,提升以企業為主體的自主研發創新能力,著力破解制約重點產業發展關鍵鑄件自主化制造瓶頸,建立健全基礎工藝創新體系,重點突破一批關鍵核心鑄件、產業共性技術和支撐鑄造業發展重大技術裝備的研制和應用,提升鑄造工藝技術水平,提升關鍵鑄件自主制造能力。同時要推進鑄造行業實施綠色鑄造發展戰略,推進綠色鑄造貫穿于鑄造生產的全過程,從源頭開始節約資源和能源、減少排放,要做到減量化、再循環、再利用,實現鑄造全過程節能減排。推進鑄造行業“兩化融合”深度實施,推進鑄造行業智能化制造,加快推進計算機技術(CAD/CAE/CAM/CAPP等)、制造執行系統(MES)、工業機器人、3D打。▔埐闹圃炫c減量制造)、智能物流管理、數值模擬技術等在鑄造企業的應用,促進鑄造工程的仿真優化、數字化控制、狀態信息實施檢測和自適應控制,實現關鍵工序智能化、關鍵崗位機器人替代、鑄造生產過程智能優化控制,推進優勢企業建設智能化鑄造工廠/數字化車間。
貫徹鑄造行業準入制度 推動鑄造企業轉型升級
近年來,我國規模鑄造企業在新項目建設和技術改造過程中,普遍對鑄造裝備進行了較大的投入。很多企業都采用了高效、節能的熔煉設備,粘土砂自動化造型線、大型自硬樹脂砂生產線、先進鋁合金高/低壓等鑄造設備,目前國內一些規模鑄造企業的主體裝備水平已與國外工業發達國家水平相當,行業內形成了一批規;、專業化的鑄造企業,鑄件質量水平有很大提升,但在一些領域的關鍵鑄件制造仍是主機行業和高端技術裝備發展的瓶頸,這主要是長期以來,我國鑄造行業整體研發的投入強度普遍偏低,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以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尚未形成,造成我國鑄造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嚴重不足。這需要加快推動鑄造企業創新驅動轉型,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加強政策扶持和引導,推進鑄造領域相關的國家級實驗室和創新中心、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企業技術中心的建設,適應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需要,形成一批以攻克關鍵核心鑄件生產為主體技術的創新型鑄造企業。需要建立完善的科技成果信息共享平臺,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進程;推進鑄造企業與主機企業之間的產需對接,建立產業聯盟和協同工作平臺。
當前,鑄造行業整體發展尚未適應工業轉型升級的需要,特別在節能減排和污染治理等方面重視程度和投入不足,多數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粗放,鑄件綜合廢品率高、產品質量水平不高,全行業整體的物耗、能耗偏高,企業環保治理設備不到位,現場作業防護措施不健全,污染物排放量大,尤其是廢砂等固體廢棄物排放量大,再生循環利用率低。因此,全行業仍處于能耗、污染排放較高的粗放式的發展模式。
另外,目前我國鑄造企業數量約為3萬家,企業數量眾多,企業之間的發展嚴重不平衡,落后產能大量存在。相當數量的企業仍在采用落后的生產工藝和設備,污染物排放、能耗、物耗、污染物排放等指標遠高于鑄造行業的平均水平。這需要深入貫徹鑄造行業準入制度實施,重點從落后工藝和裝備以及能耗、環保等方面加快與準入政策配套的鑄造行業落后產能淘汰政策制定,同時要加快推進節能減排先進技術和裝備在鑄造行業中的應用。